[新頭殼newtalk] 診間來了一對3歲多的姊妹,依依哇哇的說著外星語,一般2歲多的孩子就可以說一些單字,甚至短句,但顯然地這對孩子語言發展明顯落後了許多。當他們開始同時看上某一個玩具時,姐姐開始以拉扯妹妹的頭髮、嘶吼、哭喊等方式獲得玩具,而另一個妹妹則是咬著下唇、緊緊守住自己的玩具,就這樣僵持1分鐘後,緊緊守住玩具的那個妹妹,開始敲打自己的大腿…..沒錯,這個不到3歲的孩子就是以「打自己」的方式來守護自己的權益。能夠說話、會說話,其實在情緒抒發及社交互動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當孩子能夠說話時,才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圖、情緒、想法,甚至是維護自己的權益。「媽媽/爸爸,我想要這個玩具~」「這個玩具是我先拿到的!」「姐姐一直打我,我好痛…」當幼兒因為發展上的落後而不會說話時,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的非語文溝通方式,來猜測他的感受,再試著幫他說出來。當幼兒被大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時,也才會避免用激烈、不適切的方式表達自己所思所想。實際的操作步驟如下:步驟一:觀察幼兒的非語文溝通。1. 他的眼神在看哪裡?是玩具還是其他人?2. 他有沒有用點頭/搖頭/手指指示/姿勢的方式向大人表達3. 他的聲音音調是否有起伏?臉部表情是什麼?步驟二:猜測幼兒的想法或感受,並觀察幼兒是否有反應。1. 情緒/感受:痛、癢、生氣、難過、嚇到2. 想法:想要、想玩、想吃步驟三:同理幼兒的感受和想法。當大人猜對幼兒的感受想法時,幼兒通常會看向大人、停下目前的情緒行為、或是以外星語哭訴他的想法等。這時候大人可以再簡單、溫柔的說出個案的情緒想法,例如:「媽媽知道你很想玩這個,是嗎?」、「被搶走玩具,覺得好生氣,是嗎?」步驟四:父母給予安慰並示範較佳的解決方式。父母可用輕摸孩子背部或抱抱的方式安慰,待孩子稍微平靜時,再跟他說明可以用其他的解決方式,例如:用手指、動作或有限的語言向大人求助;也可以先玩其他有趣的玩具。這個年紀的孩子因為語言發展還不成熟,所以比較難用講道理的標準要求他們,所以教導幼兒用僅限的溝通方式,向外界尋求幫忙,也相對是重要的喔!如果幼兒的情緒行為問題還是很嚴重,建議可尋求專業人員尋求諮詢與幫忙。作者:廖柔涵/身心科臨床心理師(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)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 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qlissem4887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